生蛇後遺神經痛 中醫針藥止痛快

引起生蛇其實是潛伏於人體內的水痘病毒,在免疫系統擊退水痘後,病毒並未完全消失,而是潛伏在人體的神經線上伺機而動。生蛇初期癥狀與感冒相似,一般會出現疲倦乏力、頭痛、發燒、腸胃不適等。其後皮膚出現水疱,及出現輕微搔癢、刺痛、劇痛、火熱灼痛等。有機會皮膚未長出水疱,卻出現疼痛狀況,容易與其他疾病,如肋間神經痛、膽囊炎等混淆。水疱一般在發病後7−10天結痂,約2−4星期會痊癒,唯痊癒後患處多見皮膚顏色改變,或後遺神經痛等。 

 水痘 生蛇 
年齡 大多出現在12歲以下的小童 50歲以上及曾感染水痘的成人 
感染途經 主要透過飛沫或散佈在空氣中的呼吸道分泌物傳播  潛伏於人體的水痘病毒引起 
傳染性 傳染性高 傳染性低,水疱內含水痘病毒可致無免疫者感染水痘 
原因 原發性病毒感染 當免疫力下降時,水痘病毒再度活躍,或有機會復發 
復發機會 復原後終生免疫 可於不同部位復發 

生蛇的迷思 

生蛇因其形態引發了不少迷思,如蛇行繞身一圈後會致命;蛇會游走易於傳人;找到蛇頭才能治好等,其實都是出於對蛇的想像。生蛇並不會直接致命,因此「蛇」會否繞身一周並非重點,反而生蛇的併發症更值得關注。  

生蛇最常見在胸、腹、腰部;其次為頭、面部;或為四肢皮膚。當中以頭、面部生蛇影響較大,可以損害三叉神經、面神經、聽神經等,造成頭痛、牙痛、面癱、耳鳴、耳聾等後遺症,甚或影響視力。而最常見的後遺症為「帶狀疱疹後遺神經痛」,即生過蛇的地方在痊癒後仍感疼痛或感覺異常,遷延數月至數年不等。 

中醫的治療方法 

中醫治療生蛇已有悠久歷史和豐富經驗,能針對致病因素制訂相應的治療方案: 

內服中藥:根據患者的精神、胃口、二便等狀況分析病情,初期多見濕熱毒熾盛,治療多以苦寒涼血解毒的藥材,如龍膽草、紫草等。脾虛濕盛者則多用化濕解毒之品,如土茯苓、澤瀉等。後期的後遺症期則以正虛血瘀夾濕多見,則需攻補兼施,扶正與祛邪並舉。 

針灸:亦為中醫治蛇的法寶,在止痛、改善皮損、加速痊癒方面收效甚至比單純用藥更佳。針刺治療常取數個主穴以調整患者臟腑機能,再配合局部針刺加強鎮痛效果。 

刺絡拔罐:亦是治療生蛇的常用療法。用採血針或梅花針在患處附近進行點刺或叩刺,並用拔罐以負壓讓小量血液流出,傳統認為此法能讓蘊結肌膚的濕邪熱毒有路可出,近代研究亦發現此法可以促進消炎,縮短治療時間,並且能改善後遺症的神經痛症。 

刺血療法:應用甚為廣泛,在處理新傷舊患、寒熱病乃至怪病頑疾皆有適用之症,古人亦有「無病惜血如金,有病棄血如泥」之說,唯必須嚴格注意衛生,並由合資格醫師評估,認為情況合適方可進行此治療。 

針藥並用治療生蛇,一般1−3次治療疼痛已會明顯減輕,出現後遺症的機會亦會大大降低。而在治療帶狀疱疹後遺神經痛,能否斷根則視乎患者神經損傷的程度,但一般數次治療後都能有明顯改善。 

作者介紹

丁皡博士 註冊中醫師
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註冊中醫師,擁有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學士、香港大學中醫學碩士 (針灸​)等資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