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命性過敏反應 氣道急救恐插喉

過敏反應(Anaphylaxis)是由血液中肥大細胞(Mast cells)和嗜鹼性粒細胞(Basophils)釋放化學介質引起的急性多器官系統反應,常見過敏原包括食物、藥物和昆蟲叮咬。過敏反應最常影響皮膚、呼吸系統、循環系統和胃腸道系統,約90%的病例涉及皮膚或粘膜。 

患者最初常會出現瘙癢和潮紅,及其他癥狀包括: 

•皮膚:蕁麻疹、血管性水腫 

•眼:結膜發紅、瘙癢和腫脹 

•呼吸:咳嗽、聲音嘶啞、呼吸困難 

•循環系統:頭暈、胸痛、休克 

•胃腸道:噁心、嘔吐、腹瀉 

•神經系統:患者呈現不安、意識水平低下   

致命原因:是氣道阻塞或循環系統休息(即是血壓低) 

診斷方法 

過敏反應的診斷主要依據癥狀和身體狀況作臨床判斷。首要是評估患者的氣道、呼吸、血液循環和清醒程度。然而化驗適合用於確定過敏原,對過敏反應診斷則少有幫助。皮膚測試、體外免疫球蛋白E(IgE)測試,兩者均可用於確定引起過敏反應的致敏原。 

處理方法 

過敏反應是一種醫療緊急情況,需要立即識別和干預。有嚴重過敏反應,如循環系統或嚴重的呼吸道癥狀的患者應即時接受急救,常見治療方法有2種: 

非藥物療法:對疑似過敏反應患者的支援治療,包括輸生理鹽水液急救、高流量氧氣、運用復甦器或者氣管插管協助呼吸。在極端嚴重情況下,醫生會切開氣道插管以挽救生命。 

藥物治療:急性過敏反應的主要藥物治療是腎上腺素(Adrenaline)和H1抗組胺藥(H1 Anti-histamine)。 避免接觸致敏原是有效的預防形式。若過往有危殆的過敏反應,患者要考慮隨身攜帶腎上腺素自動注射器以備不時之需。對過敏反應建立足夠的了解和製定安全預防方法是最佳的治療策略。 

培訓專業,提升知識,護愛病人,拯救生命是急症醫學其中一項重要任務,雖遇世紀疫症,深信香港市民可以迎難而上克服困境,我也祝願各位身心平安健康! 

作者介紹

甘澤華醫生 急症科專科醫生
獲得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、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(急症科)。香港急症醫學會會董會成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