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療科技發達,很多以往被視為不治之症的疾病,現今已有治療良方。但另一方面,有些不具性命威脅的疾病卻常常受到醫療系統忽視。外人看來「無傷大雅」,對當事人卻是「有苦自己知」。
其中一種很少人談及,但十分普遍的良性疾病就是「蟹足腫」。其學名為瘢痕疙瘩(Keloid),坊間籠統稱為「肉芽增生」,是一種異常增生的疤痕組織。成因主要是幫助傷口癒合的成纖維細胞(Fibroblast)過度增生,令疤痕不斷向四周蔓延,超出原本受傷範圍,形成蟹爪般的凸出疤痕。雖然蟹足腫大部分是良性,卻會嚴重影響患者的外觀,其痕癢、痛楚的感覺亦會帶來莫大困擾。
行醫多年,我接觸無數蟹足腫的患者,對一名30多歲的工程師印象特別深刻。他求診時已患病多年,胸部、背部、肩膊、手臂都長有大小不一的蟹足腫。他告訴我,只希望治療前臂的蟹足腫,因為他工作時會穿短袖衣服,不想再面對他人的奇異目光。時至今日,還有人因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,而不敢露出前臂。面對他如此簡單的要求,我雙眼不禁泛起淚光。
在本港,蟹足腫的治療發展不算完善。目前,大部分醫生只提供類固醇的藥物,雖然能暫時紓緩癥狀,但對較嚴重的個案效果有限,而且注射過程頗為疼痛,不少患者因此而中途放棄。此外,也有醫生採用外科手術切除蟹足腫。但根據臨床經驗顯示,術後如不配合其他跟進治療,如淺層放射治療,復發率相當高。
而我對蟹足腫治療特別投入,這當中固然有很多機緣巧合的原因,但最重要是曾患慢性蕁麻疹的經歷。「蕁麻疹」又俗稱為「風癩」,是一種過敏性皮膚病,發作時身體會紅腫痕癢。原因大多不明,無法找到致敏原。問題困擾我20多年,其間曾拜訪多位名醫、中醫,嘗試不同療法,惟一直得不到根治。這段不足為外人道的經歷,彷彿拉近了我和蟹足腫患者的距離,令我更能感受到他們的痛苦、不安和無助,更渴望給予他們支持。
回想自己當年立志從醫,可說是霎時衝動。中五會考前夕,一位我十分敬愛的阿姨因癌症過世。我深受打擊,決心醫治不治之症。現在想來,真慶幸當時的一股衝動,令我和蟹足腫自此結下了一段不解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