頭條日報專欄
傳統商會的「潛規則」
無論商會、協會,還是馬會、俱樂部等高級會所,吸引年輕人加入往往不太容易。當中的年輕會員,很多都是透過父母引薦加入。其實,所謂的「年輕」會員,真實年齡都不是「十八廿二」,而是起碼都到「十八加廿二」的不惑之年。閱讀全文
銀髮男「性」保健商機
飯局上有位投資者呻:「大概十年前,有人邀請我投資男『性』保健食品,當時不看好這門生意。原因主要是保健食品旨在固本培元,要時間等待療效;男人通常要即時見效,冇恆心日日吃。老婆一般亦不會買給老公吃,怕他精力太旺盛。而且當時市面上提升精力的保健品不多,男人放在辦公室枱面,或會惹同事熱議;買回家吃,又怕老婆見到胡思亂想。」朋友放棄了這個機會。然而這家公司竟然打出名堂,市場上也越來越多公司推出男「性」保健品,有點後悔錯失先機。閱讀全文
有錢人退休的內心掙扎
根據統計,日本有8成60歲以上男性仍在工作,而70歲以上則有5成。從事農業人口中,超過一半65歲以上,另做生意、保安、保險、中介的長者也較普遍。上述情況在香港也不例外,許多的士司機和餐廳侍應均為老年人;反觀內地人一般較早退休。似乎愈長壽的地區,退休時間愈晚,相信主要是經濟因素。然而,為何有錢長者面對退休也會掙扎呢?閱讀全文
有錢長者另類「移民」
近年移民人數激增,當中以三、四十歲的人為主,卻很少聽到有長者移民。一般人覺得,老人家因落地生根、不想冒險、語言不通、生活習慣等因素而選擇留下。除此以外,有錢長者還有甚麼「另類」考慮呢?閱讀全文